4月27日 | |
課程與 講師 |
|
課程偶拾 |
|
心得省思 |
教學視導的意義從字意上來看,「教學」指的是教學領域的各項活動。而「視」有看的意思存在,看就是觀察,不僅要觀還要察。也就是說不僅要用眼睛看、耳朵聽,還要用心去看、去體驗。「導」應該是協助與輔導的意思,透過觀察的結果,提出意見,做為輔導改進的依據。所以教學視導乃是強調對教學活動視察與輔導。 次長則認為教育視導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,在這歷程中,視導人員提供教師教室中師生互動的觀察回饋,並協助教師充分運用所觀察的回饋,提昇教師的教學效率。 教育視導的發展,已逐漸從監督系統轉換為專業視導的支援系統,並在未來的努力,朝向「自我視導」的模式建立;教育視導試著改變科層權威模式,強調以理性權威去與學校人員建構互動關係。從趨勢的觀點歸納如下: (一)教育視導在制度上:從過去「監督活動」,轉換成有價值意義的「人際資源促進」之專業導向。 (二)教育視導在內容上:內容上包涵了同儕臨床視導、良師模式、行動研究、教學合作團隊及方案評鑑等,「功能性視導」才是主要的歷程,並降低階層化的宰制。 (三)教育視導在方法論上:過去:個人到教室視導;現代:透過一個視導團隊,結合非專業人員,在和緩的過程中,討論個人的視導意見再形成團隊共同的評價,然後回饋給學校人員或決策者。 (四)教育視導在角色上:教育視導非僅批判和檢核,更要積極的諮商與協助。在溝通方面採用「VISION」模式,透過諮商的解讀去同理被視導者其經驗所建構的現象世界。 (五)教育視導在典範的轉換上:從「監督」轉成「授權」;從「單一性」轉成「多樣性」;從「偶爾視導」轉成「長期計畫性視導」;從「視導人員協助」轉成「同儕支持與互助」;從「應用科學」轉成「專業探究」;從「機械性改變」轉成「有機性改變」;從「分離功能」轉成協調合作的「統整功能」。
|
學校特色發展是在學校本位管理下的產物,在教育目標一致之下,各校依據本身的條件,採用適當的策略,利用週遭可資利用的資源,完成學校經營目標,而SWOT分析則是達成這個目標一種分析工具。 美曾經研究各大企業總裁,以同一個情境詢問不同總裁,發現有五成以上是錯誤的決定,所以直覺和經驗需要經過考驗。若能與一人討論,其錯誤可降低四成,若有二個交點以上,可以將錯誤降至三成。因此利用工具協助判斷是有其必要的。 學校發展特色不要竭澤而漁,要建立制度,才不會人亡政息。有許多學校為了要發展出所謂的特色,將學校所有的資源都用在其中一個特色的發展上,例如球隊或是樂隊的組成,畢竟學校的資源有限,當學校的資源被某些特定的學生所佔有時,其它項目及學生所能運用到的資源相對的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。 再者,學生的特色要建立在學校的歷史上,不是一時的興趣專長發揮。如果只學校的特色只是校長或是個別教師的專長指導,沒有辦法融入整個學校的發展中,一但這個校長或老師離開學校,這個特色便無法傳承下去,最後也就無疾而終。因此學校特色一定要能融入整個學校的發展當中,成為每個學生甚至是老師與家長學習的一部份,特色的發展才能長長久久。
學校發展特色的可行步驟: 一、回顧(建立)學校歷史、使命。 二、分析學校內外在條件(SWOT分析) 三、找優勢條件 四、檢視教育性、永續性。 五、確定目標、策略。
|
|
原地踏步就是退步,沒有達到績效就要檢討。局裡看到的行政層次比較廣,不同於學校層級。借調到局裡行政實習是最佳的磨鍊機會。不管那一個課都是局裡的重要部份,也是推動教育政策的關鍵。 課長叮嚀我們執行力要掌握,做事的效率一定要有,反應更要即時,最好是提早達成,有困難要提出,不要單打獨鬥,不要做個人英雄,要具團隊績效,工作的推動才能有永續的機會。 第一天的儲訓課程就在課長叮嚀下結束了,雖然考上校長有一段時間了,借調到局裡行政實習也有二個多月了,期待中的儲訓課程也正式展開了,有很多事要學,很多方法要了解,更有許多的挑戰在等著自己。借一句課長和輔導校長的話,同期的校長就是自己的最佳資源,同期的學員也是最佳夥伴人選,期待自己能夠在局裡在儲訓的時候,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,調整自己的心態,加強自己的實力,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。
|